庚子新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牵动着亿万中国人民的心,也牵动着福建医科大学一个“特殊群体”的心。肤色不同、语言各殊、风俗迥异的他们,为了心中的学医梦,远赴中国,他们同样热爱着自己的第二故乡。这个冬天,来华留学生们经历了一个不一样的寒假。
一、老师们是我们的“中国妈妈”
来势迅猛的疫情让同学们不得不减少外出,但屯粮见底、物资紧张、网购困难等问题接踵而来。幸好,他们还有“中国妈妈”们。
土豆4.8元/500g、胡萝卜2元/500g……来自印度的留学生Raushan Kumar(顾仁善)边看着宿舍公告栏上的食品价目表,边在本子上记下打算采购的商品和数量。“我已经爱上这种购物方式了,新鲜又便宜,而且比去超市和网购方便,只要告诉老师,食物就会送到宿舍来。”第二天,他接过林安其老师称重并分装好的食材,面露满足的笑容:“谢谢老师!今晚有鱼有虾,我要做大餐了!”
来自尼日利亚的留学生小K患有慢性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控制病情,疫情却让他遭遇了“买药难”。辅导员方芳老师知道后,第一时间了解其所需的药物名称,跑了17家药店后才终于买到了药。接过风尘仆仆的方老师递过来的急需药,小K说:“多亏了老师,我终于有药了!爸爸妈妈终于可以放心了!”
一些留学生在疫情发生前就订好了回国机票,但面对着各大航司不断取消航班、公共交通受阻的情况,他们手足无措。来自孟加拉国的Al Mamun(马满)来到楼管老师的值班室,“老师,你能不能帮我和航空公司沟通?”“老师,我怎么去机场?”楼管老师阮素坤立刻帮忙查询孟加拉国及中转国的最新对华出入境规定,提醒马满航班中转存在的困难、出行需要预留的时间,指导他通过软件约车……“儿行千里母担忧”,直至收到马满已安全到家的信息,阮老师才安下心来。楼管老师们成了同学们的“出行百事通”,她们的牵挂也走了很远。
二、感谢老师们,我们再也不担心学习啦!
“老师,请问我们什么时候开学?”“老师,延期开学,我们的学习怎么办?”……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同学们的学习计划,大家最担心的还是学业。这同样也牵动着每位老师的心。为了解决教学困境,老师们纷纷行动起来,为同学们架起了“网络教室”,把真实的课堂带到了学生的面前。
“我以为学校一直没法开学,我的学习要被耽误了。没想到,还能这样继续学习。老师把音频录制到了课件中,我也能直接向老师提问,和在教室上课一模一样。不仅如此,没听懂的地方还可以回放重新听,真的太神奇了。”来自尼日利亚的Chinwe Oluchi-Amaka Ibeh(玛雅)在宿舍电脑前上完《Internal Medicine》的课后兴奋地向辅导员分享她的体会。不论是回到家乡还是留在学校的来华留学生们,都爱上了这种授课方式。远在印度的Nirmalkumar Dashrathbhai Patel(李尔墨)说:“疫情让父母担心我不能按时完成学业,但今天他们看到我在家也能正常上课学习,终于放下心来。他们相信我在中国一定能学得更好。”
“老师,SARS-CoV-2病毒和SARS病毒有什么区别?”“老师,为什么冠状病毒的疫苗研发很难?”这学期就要上《Medical Microbiology》(《医学微生物学》)的18级来华留学生们对冠状病毒十分好奇,纷纷在线上向老师提问。在得到任课老师耐心细致的解答之后,同学们表示,“这次的疫情让我们认识到,只有学好基础知识,今后才能成为一名好医生,帮助更多的患者。”
三、我们想对你们说,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我们在清迈,我们想对你们说,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这样一段话来自福建医科大学的泰国留学生Prapatsorn Bootsritha(刘美清)和她的爸爸。身在泰国的刘美清一直关注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发展,她希望通过自己和家人的正能量去鼓励、支持更多的武汉人,更多的中国人。
抗击疫情没有“外”人。来华留学生以及毕业留学生校友积极响应“战疫无国界——执笔战疫·‘语’你同在”接力活动,纷纷以手绘海报、原创歌曲、原创诗歌、自拍视频等各种形式从世界各地发来了对武汉、对中国的祝福与信心、对战“疫”英雄的致敬,为武汉、为中国加油。来自津巴布韦的留学生Zvikomborero Augustine Chirenda(施文斌)用一首原创歌曲《Stay Strong》,唱出了与中国一起抗击疫情的决心与勇气。“埃及人民对中国人民战胜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充满信心,中国一定能够胜利!中国不仅为自己而战,更是为全人类而战!”埃及来华留学博士研究生Waleed Mostafa Ghareeb Hasab(任伟)坚信中国必将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份份海报,一首首歌曲,一个个视频,满载着留学生们的祝福与打气,如雪片般飞来。
“老师,我买到了300个口罩!”“我也买到了350个!”来自约旦的Nour Aldien Mousa(毛飒)与来自尼日利亚的Abubakar Mohammed(柏恺)心系同学、老师的安危,竭力为大家筹集防疫物资。他们通过各类渠道,终于采购到了口罩,第一时间通过快递寄达中国,捐赠给学院。
像毛飒和柏恺这样身体力行的留学生还有很多。“我原本计划去云南旅游,但老师告诉我们不要出门,所以我取消了行程。没想到假期还没结束,翁老师就来了。老师们每天去宿舍给同学们一个个测体温很辛苦,我想帮助她们。虽然我现在还不能像白衣天使一样站在防疫一线,但我也想为抗击疫情做点什么。”疫情让来自尼日利亚的Temichristy Dennis Obitulata(谭明)停下了看中国的脚步,决定在校园过个特殊的中国年。每天下午他总是主动加入体温测量的工作队伍,协助统计大家的健康状况。“虽然我没有出门看到中国的美景,但疫情中我看到了美丽而温暖的中国人。”和谭明一样的留学生还有很多,除了协助测量体温,印度的Farseen Ahammed Mankadakuzhiyil(马恺)主动给留校留学生分发口罩,加纳的Abdul-Latif Jijiri Alidu(兰狄夫)热心参与疫情科普与通知的英文翻译……他们以实际行动参与到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中,守护着特殊时期的校园。“学校对此次疫情反应迅速,老师们也不顾个人安危,牺牲假期一直陪伴我们,让我十分感动,我们应该与老师们并肩作战!”留学生纷纷表示。
疫情无情人有情,疫情的寒冷,也终究抵不过所有师生团结起来,共同筑成的温情。战“疫”路上我们共同前行,相信我们一定会摘下口罩,带着灿烂的笑容,一起走进春天里。
期待课堂重逢,相聚有福之州!